2008年6月30日

Facebook 的海外複製潮

更新日期:2008/06/30 18:00 撰稿:Andy Greenberg

自2006年 Facebook 向普通大眾開放以來,任何人都可以加入馬克-紮克柏格 (Mark Zuckerberg) 這一迅猛發展的社交網路。但如果用戶並不滿足於僅僅創建一個 Facebook 頁面,那麼總部位於印度欽奈 (Chennai) 的 Agriya Infoway 則為您提供了另一種選擇:創建屬於自己的 Facebook。


Agriya 出售一種叫做「Kootali」的軟體組合,售價為400美元,它能讓開發者複製 Facebook 的設計和功能以及交友網路、圖片和「mini-feeds」——甚至 Facebook 的字體。Agriya 首席技術官 Aravind Kumar 稱,過去半年該公司已經售出了50份該軟體,另外還有數百份已經在點對點檔共用網路上進行了分銷。


Kumar Kumar 並不擔心因模仿這個總部位於加州帕洛阿爾托 (Palo Alto) 的社交網路的成功而受到法律方面的牽連。他說:「我們並沒有竊取 Facebook 的任何內容或者圖像,所以並未做任何違法的事情。我們僅僅為客戶提供類似 Facebook 的頁面和感覺。」


那些使用 Kootali 的客戶都是一些不知名的網站,如 Faceclub.com 和 Umicity.com,它們並不會對 Facebook 構成太大的競爭威脅。但 Forrester Research 分析師 Jeremiah Owyang 則指出,Agriya 的複製軟體代表著 Facebook 面臨的一個更普遍的問題:任何經驗豐富的開發人員都能夠利用該軟體重新建立該網站的基本社交網路功能。Owyang 表示:「社交網路功能已經商品化。」


換句話說,Facebook 的優勢並不在於其專有的軟體,而在於其龐大的用戶群。而且在一些 Facebook 還未進入主流網路受眾市場的國家,較低的競爭障礙可能意味著,與其複製版本相比 Facebook 在吸引用戶方面並沒有太大的競爭優勢。


一些大力效仿 Facebook 設計和功能的國際網站已經取得了類似 Facebook 的成功。德國模仿網站 StudiVerzeichnis(德語意思為「學生索引」)的創建公司已經擁有了約600萬註冊用戶。VKontakte(意為「保持聯繫」)是一家面向俄羅斯大學的社交網站,該網站不僅是俄羅斯最受歡迎的社交網站,而且一天的獨立訪客數量可高達450萬人,總註冊用戶數已達1330萬人,它也是該國最流行的網站。


據稱中國的校內網(普通話意思是「在學校內」)4月份的獨立訪客數量約達1500萬人次。同月,該網站的母公司千橡互動還獲得日本投資公司軟銀 (Softbank) 針對校內網的4.30億美元的風險投資。


正當各公司競相模仿 Facebook 時,Facebook 似乎正開始在世界範圍內打造自己的分支。自1月份以來,Facebook 已經邀請志願者將其網站翻譯成從義大利到中文版本的多個語言版本,並已經推出了西班牙語、法語及德語版本。Facebook 最大的投資者之一李嘉誠 (Li Ka-Shing) 最近追加了4000多萬美元的投資來提高其在該公司的股份,他表示自己看好 Facebook 和其聯合公司和記黃埔 (Hutchison Whampoa) 旗下電信業務部門之間的協同作用。和記黃埔是一家在亞洲、中東和非洲運營移動網路的公司。


不過,Facebook 的複製版本可能已經在一些國際市場站穩了腳跟。例如在中國,據研究公司 BDA China 統計,中國線民數已超過2.20億,但千橡互動營運長劉健 (James Liu) 稱,中國超過90%的大學生都擁有校內網帳號。他將 Facebook 與 Google、eBay 和 MySpace 作了對比,這些公司都曾嘗試滲透到中國網路市場,但都被本土競爭者所打敗。


他說:「我們已經看到了這些嘗試進軍中國市場的跨國公司的結果。每一家都經歷了慘敗。我們認為 Facebook 的結果也會與他們類似。」


Arts and Technology Law Group 主管 Gregory Rutchik 表示,對國際追隨者採取法律行動不會帶來多大幫助。他說網頁設計只是一種表現形式,只要設計者稍微改動下,就可以避免侵權。他補充說,依次對各國企業提起訴訟將是一個非常漫長的過程,代價巨大,還具有不確定性。


互聯網知識產權律師 John Dozier 指出,Facebook 還有另一個不發起版權訴訟的理由。他表示,咄咄逼人的版權控告可能會使 Facebook 弄巧成拙,使自己成為被告——這種情況很有可能發生在那些用戶能夠張貼任何他們所選內容的網站上。


Dozier 表示:「Facebook 一直小心翼翼。他們意識到了咄咄逼人的版權索賠可能會造成的反作用。」


至於 Facebook 的模仿者,他們則強調自己的網站與 Facebook 存在一些微小差異。VKontakte 的創始人 Pavel Durov 認為,他網站的藍色色調與 Facebook 的稍有差別,而且能夠提供更好的定位搜索服務。校內網的劉健則指出校內網獨立交友網路的障礙更少,而且早就開始提供即時資訊服務,而 Facebook 則於今年四月才增加了這一服務。


但是,於2005年創建校內網的王興承認該網站的設計最初確實以 Facebook 為藍本。事實上,他曾兩次借用了 Facebook 的創意:在2006年以未公開的價錢將校內網出售給千橡互動 (Oak Pacific Interactive) 之後,王興再次從根本上複製了他的 Facebook 複製品。


王興的第二個社交網路專案——海內於臨近2007年年底時推出,目標人群為成年人而不是學生,但是其設計與校內網和 Facebook 的幾乎完全一樣。王興說短短半年時間內海內就吸引了100,000多名註冊用戶。


被問及兩次大幅模仿 Facebook 的功能是否感到不安時,王興提起了馬克-紮克柏格自己的模仿問題。自2004年以來,Facebook 的競爭網站 ConnectU 的擁有者起訴紮克柏格在該網站擔任軟體發展師期間竊取了其創意。


王興反問道:「ConnectU 指控 Facebook 竊取了其創意,可結果又怎樣呢?所以我們對此並不擔心。社交網站發展的關鍵不是創意而是執行。」


Jane Tuv 對本文做出了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