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6月9日

快速複製是否為經營網路事業的必備能力

本文同步刊登於<網路密技王No.4>

前一陣子在Twitter上看到朋友的訊息,得知了這樣一個網站,中國地圖日記,怎麼名字好像有那麼一點熟悉。不看還好,看了畫面,驚驚驚驚驚!地 圖日記已經開始開拓中國市場了嗎?!可是,不對啊,網站名稱叫做『中國地圖日記網』,來自於好孩子工作室的作品,跟熟悉的台灣的地圖日記不一樣。啊哈,我 想我知道了,這是來自對岸的地圖日記。無獨有偶,前幾天在XDite的部落格上也看到一篇文章,原來知名的社會書籤網站,黑米網(HEMiDEMi)要改 版了,可是,怎麼,好像也是似曾相似?!

現實世界 VS 網路世界

我們先來看看現實世界的情況,許多迅速崛起的工業國家都是靠幫先進國家代工興起。當代工到了一定程度,具備有基礎的工業能力後,就會朝自有品牌發 展,不過在初步階段,由於對於設計的概念生疏,因此大都是直接複製國外成功的產品,並以低價促銷,藉由搶佔市佔率來獲取利潤。現在的中國是如此,過去的台 灣也是如此,還有更多的開發中國家都是如此。獨特的創意與概念往往都需要不僅是需要比較多的研發人力投入,除此之外,也跟社會的整體文化水準有關,就如同 如果不曾嚐過鵝肝醬的廚師,又怎能做出美味的法國料理?因此低成本複製,快速搶進市場往往成為這些剛起飛的國家的生存之道。就以連鎖咖啡店來說,美國有Starbucks,台灣後來也有85度C,更不用說在世界各地出現的連鎖咖啡店品牌。

網路世界就像是現實世界的縮影,如果現實世界如此,網路世界又何嘗不是。美國有Digg,台灣有FunP,有黑米;美國有Facebook,台灣有 Meeya,中國有海內網,校內網;美國有Twitter,台灣有Buboo,中國也有飯否。底下筆者整理了一個目前當紅網路服務在美國,中國與台灣類似 網站的列表。


美國

中國

台灣

部落格

Blogger

WordPress

新浪博客

QQ空間

天涯博客

51

中國博客網

博客網

無名小站

痞客邦

Xuite

天空部落

網路影音

YouTube

土豆網

華聚網

優酷網

無名小站

痞客邦

Xuite

天空部落

社會書籤/網摘

del.icio.us

digg

抓蝦

鮮果

窩窩網

黑米網

FunP

社群網站

facebook

MySpace

LinkedIn

海內網

校內網

Meeya

Unis

模仿的理由

其實這些現象不難理解,模仿是縮短與先進者差距最快速的方法。模仿與抄襲不同,模仿是努力吸收先進者的優點並內化,並根據市場的需求做出客製化,不過整體的感覺還是不脫原創的範圍;抄襲則是未經過思考一昧地將先進者的特徵囫圇吞棗納為己有,在最終結果出現前誰勝誰負無法判斷,但是可以預知的是抄襲者對於市場的反應速度絕對不是即時的

語言的差別,文化的隔閡,政策的限制,在在都造成了無國界網路的有形藩籬。而有形的藩籬創造了無形的利益,同樣的概念在不同文化背景下需要有不同的詮釋與包裝來吸引使用者注意。 這些文化差異或語言隔閡往往是最難跨越的,新興網路服務或許可以在推出初期就吸引到許多重度使用者搶鮮,但是如果沒有良好的在地化功能或是服務,是很難獲 得當地市場使用者的共鳴。因此許多跨國網站解決這種問題的方式就是透過直接併購或是與當地的龍頭網站合作來開拓市場。不論是併購還是合作,都代表背後蘊藏 著商機。因此早先嗅得商機的開發者為了取得先機,因此會直接模仿國外成功的網站,希冀能夠因此獲利。

另外一方面,以這幾年快速興起的中國市場來說,在中國防火長城 (The Great Firewall)的保護下,中國的網民不一定能夠使用到這些國外的網路服務,在這有意無意的環境下,就給了當地後進者一個絕佳的試驗場,因此許多國外網 路服務都可以在中國看到類似的服務,不勝枚舉。

概念模仿/完全抄襲

複製有分不同的等級與不同的層面,可以是概念上的複製,或是呈現風格的複製,抑或是商業模式的複製。單純概念上的複製,或是呈現風格的複製,或是商 業模式的複製,分開來看都相對容易,正所謂戲法人人會變,各有巧妙不同。但是如果同時複製概念又複製風格又複製商業模式,實在很難讓人信服說不是抄襲。

在文化區隔造成的進入障礙下,相同的服務還是需要適當地經過客製化才容易被使用者接受。能夠快速建立網站,以及開發新的服務是現在網路事業的核心競 爭力,這是由於網路建置技術、工具或是第三方服務在這幾年逐漸成熟的原因。因此我認為快速複製既有的服務進入一個未開發的市場是個機會,但是怎樣洞悉使用 者的需求(在地化)卻也是一定會碰到的困難。先進入市場可以先得到使用者的回饋而做出改變,進而擴大市佔率,唯一的風險就在於時機是否恰當,太早進入恐怕 只會成為市場的教育者而非先行者。對於經營網路服務來說,有學習的能力很重要,就怕學錯地方或是學不到精華,而始終無法摸清楚市場的需求

網路品牌

網路有著著名的網路效應,所謂網路效應是說一項產品對個別使用者的價值取決於整體使用人數,而網路的價值則是隨著成員數目而呈等比級數增加。因此一 個網路服務使用的人數越多,其價值對於單一使用者則是說高,所以往往在網路服務的使用人數在超過某一個關鍵門檻之後就會迅速起飛,而造成所謂的贏家通吃的 局面。這種情形非常常見,像是台灣的無名小站或是國外的 YouTube 都是很好的例子。因此在沒有重大的技術創新或是遊戲規則的改變之下,先行者往往具有相當大的優勢,因此許多複製網站搶著快速推出搶使用者的情況也就不難想 像。

結論

暴紅的點子不一定是原創,可能是時機成熟了,可能是使用者觀念接受了,所以促成了網站的暴紅。在同一個產業裡出現許多生產相同產品的公司是很正常的事,有人投入通常表示市場上似乎有明確的需求。在短時間內,複製會被當作抄襲,但是把時間拉長來看,如果這個概念能夠存活,就會被稱作是一種趨勢。換 另外一個角度來看,這對消費者來說也許也是一件好事,有競爭才會有進步,一個被獨占的市場對消費者來說絕對不是好事。但是這並不是代表抄襲就是正當的。模 仿是可以允許的,但是模仿只是個過程,不該是結果。商場是無情的,網路上的商場尤其透明,不思改進的模仿很快就會在競爭激烈的商場中被淹沒了。當然這也不 代表說抄襲就是值得鼓勵的,商業上面也有許多手段來制裁這些抄襲者,不過,與其跟這些抄襲者和稀泥,不如繼續往前創新加強自身網站的網路效應才是成功的正 道。

因此快速複製只是表象,而快速反應才是網路事業的必備條件。光靠複製絕非長久的經營之道,誠如前文所述現在網路服務的進入門檻已經大幅降低,你能複製就代表其他人也能複製,單純複製已經無法對後進者建立進入障礙。如何在模仿的過程了解市場動向與使用者需求才是最重要的,畢竟網路服務一切都還是要回歸到市場的本質,而市場的本質就是需求,需求則是隨著時間而有所變動,今日的需求將是明日的黃花。你是在追逐黃花,還是在創造需求呢?